2008年3月1日星期六

失聰是恩賜


精棋藝學業佳 曾說「失聰是恩賜」

(星島日報報道)「失聰令我更勇敢面對困難,這也是一種恩賜!」九九年夏天,只有十七歲的會考生李菁,喜獲二優二良二常的優異成績,在放榜日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曾樂觀面對自己的失聰缺陷,並沒怨天尤人。她還以十六個字座右銘,鼓勵工作受挫的記者──「吾之所向,一往直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闊別多年... ...

有時候有感於人只是看別人的外在環境,我認為失聰(聽不到別人的聲音)有時會令一個人更集中思考,有獨立的分析能力,世事中有太多主流意見與思想,但真的很少有集體分析的能力,一個群體中的文化與常態(culture and norm)往往帶有一種無形的抑壓(suppression) 和價值判斷(value judgement),單一化的看法(single perspective),以簡單(simple)及靜態(static)的程序去處理事情的複習性(complexity)、脈絡性(contextual)及動態性(dynamic),一些似是而非及模稜兩可的準則及處事方式更是無可奈何地被引入到行政系統的架構上,Peter Senge 說得好,為何個別的人IQ 有120以上但加起來只有63? " How can a team of committed managers with individual IQs above 120 have a collective IQ of 63?" ,我看人生在世活在不同的群體中,或大或少,總有主流意見,這些單一化的看法,以簡單及靜態的程序去處理事情的複習性、脈絡性及動態性,所產生的予盾是常有的,要處之泰然,要保持公平、公正及公開,有個人的意見,將自己的看法立於不敗之地是要緊的,而俗語有云:【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批評而不自我反思是危險的,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是在於「想把事情做得更好」,是完善的追尋,非在於雞蛋中挑骨頭,企業學習中的個人學習是最重要的一環。有時在企業中,失聰可會是一件好事呢。

**「批判」不是在於「找碴」、「挑剔」、而是在於「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另外,「批判」要以可信的理論、具體的事實為依據。要注重問題的整體尺度和格局,而不是在吹毛求疵**
http://www.phy.ntnu.edu.tw/nstsc/doc/book94.11/07.doc